党建工作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9-08-26 21:39:54 点击: 【字体: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抓党的建设,同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总要求是一致的。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应贯穿"三个代表"的要求。各级党委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抓住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这个根本,围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建工作。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这些都是现阶段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等的多样化还将进一步发展。这必然会给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带来深刻影响,给我们党执政和领导各项事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已经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对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比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基本上全部承担了城市居民的就业要求,农村人口也全部组织在当时那种集体经济的体制中。党员、群众基本上都在政府直接管理的部门或单位中工作,党的组织和领导主要通过从上到下组织严密的部门和单位来实施。现在,在党政事业机关和国有企业之外,出现了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活动领域。很多人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中就业,不少人自谋职业。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农民与基层组织的关系也与过去不同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在就业和生产经营活动方面的流动性比过去大大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完全依靠过去的方式实施党的领导,显然是不够的。党的领导如何更加切实有效地覆盖社会和市场发展的广泛领域,是一个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

  又比如,我国工人和农民以及其他社会阶层,在就业、分配等方面出现了多样性。既有在国有企业工作的职工,也有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工作的职工;既有在技术、知识、资本密集的企业工作的职工,也有在劳动密集的企业工作的职工;还有相当一部分困难企业的职工和下岗职工;既有收入较高的职工,也有收入较低的职工。农村也出现了农民企业家、乡镇企业职工、专业户、进城务工的农民和继续在农村务农的农民,部分地区农村还存在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就是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改善物质文化生活。但是,由于劳动性质、就业方式、收入分配等条件的变化,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职业、不同方面的群众的具体利益又会有这样那样的差别。在这样的情况下,党如何更好地代表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不同社会群体的具体利益,如何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也是一个关系到党的领导能否有效实施的重大问题。

  再比如,全国现在私营企业近一百五十万家,个体工商户三千一百多万户,从业人员一亿三千万人。无论从经济实力上看还是从人数上看,分量都不轻。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下,非公有制企业在活跃城乡经济、满足社会多方面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国有经济必须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并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同时应该积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促进它们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增强竞争力,完善企业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而这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就是如何加强党在这些领域中的领导,切实把这些领域的群众团结和组织在党的周围。

  还比如,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利益的多样化是不可避免的,群众产生不同的利益要求也是不可避免的。这些利益要求,不仅会在群众的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也会在我们工作的不同领域和部门表现出来。这不仅要求我们党的方针政策更好地保证和满足群众实现自己的合理利益要求,也要求党更好地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把全体人民和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不少,我这里只举几个例子。希望大家紧密结合实际,加紧进行思考和研究,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各级党委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全面抓好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特别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我们早就提出了要防止出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情况。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必须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一刻也不能放松。一定要使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直接联系着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基层党组织,不仅能在平时改革、发展、稳定等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而且在遇到突发事件、面临各种政治风浪时也能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我们国家大,党员队伍大,社会情况复杂,一点问题不出是不可能的。但是要力争做到少出问题,出了问题能想办法及时解决。现在,有些地方、有些基层处于放任自流的无组织、无管理、无政府状况,问题、怪事出来前无人警惕和察觉,出来以后也没有人报告、研究,迟迟得不到处理。这就说明,我们党在那里的组织力量、战斗力量是相当薄弱的。这种状况如果任其蔓延发展下去,我们党和政府的工作就会失去群众基础,是极其危险的。

  要紧紧围绕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党和国家的一条根本方针。无论现在和将来,我们党要始终保持自己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变,始终做“"三个代表”,就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团结带领广大职工走在企业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前列。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中,无论企业资产怎样重组,产权关系怎样变化,内部决策和经营机制怎样调整,党对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的政治领导,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都必须坚持,不能有任何削弱。把加强党的建设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统一起来抓,正是增强企业活力、创建有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企业党组织的活动和党建工作,必须围绕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来进行。特别是在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任务上,在生产经营遇到困难时,党组织更要主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企业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做群众工作。破产、关闭的企业,党组织要认真履行职责,站在第一线,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帮助下岗的党员和职工解决生活困难。有的企业在改革中,党组织涣散无力,放松群众工作,出现群体性突发事件,领导手足失措,这种教训不能重复。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已进入以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向阶段性、结构性相对过剩转变为特征的新阶段。县(市)以上党委,要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尽快适应这个新变化,大力提高党支部一班人的素质,增强群众观点和政策观念,掌握市场经济知识和农业科技知识,学会依法行事,认真改进作风。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坚决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同时重视扶持农村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积极带领农民群众深化农村改革,调整好农业结构,帮助农民增收减负,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逐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这是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集体服务功能,增强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凝聚力的需要。有了一定的集体经济实力,村集体能够为农民群众的生产经营和运用科技等提供更多的服务,这样村党支部才会在群众中形成更大的凝聚力、号召力。

  要抓紧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建设工作。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是一个新领域。近几年来,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的看发展很不平衡,明显滞后于形势发展的要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百分之八十六的私营企业中没有党员,已建立党组织的仅占企业总数的百分之零点九,相当一部分企业有党员但没有党组织。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的思想认识要跟上客观形势的发展,抓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加强党的建设。这是我们党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党同在非公有制企业劳动的广大职工群众的联系,巩固党在新形势下执政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的需要。凡是已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都应建立党组织,都要在企业职工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要理直气壮,当然工作要耐心细致。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目标和方针原则明确后,要抓紧物色、培训、储备一批素质和能力适合在这类企业工作的党员骨干力量。非公有制企业的产权关系,不同于国有的和集体的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途径,党组织的具体设置形式、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要根据企业特点来进行,要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搞好两个文明建设,方法要灵活多样,讲求实效。现在的私营企业主,是在我们党的改革政策和带头致富号召下发展起来的,许多人本来就是劳动者。党组织要按照政策积极做好团结、教育、引导他们的工作,把他们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使他们支持在企业中建立党组织,拥护党的各项政策,依法经营企业,关心和保障职工权益,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要切实加强街道社区党的建设。随着改革的深化,原来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承担的社会服务、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功能逐渐分离出来,很多事情要靠街道、居委会来做。一些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和民办机构在街道社区落户,离退休人员、待业人员、外地务工人员大量进入社区,社区成了各类矛盾反映比较敏感的汇聚地。搞好社区党的建设,实质就是打牢党在城市工作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社区党的建设是一个新课题。上海等地抓得较早,要认真总结经验。社区党建工作,首先要做到凡是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凡是有居民的地方,就有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工作,就有党员在发挥作用。要从城市社区的特点出发,围绕精神文明建设、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区服务、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等来积极开展党建工作。

  这些年来,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的要求,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实践中采取了新的办法和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要注意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加以完善。现在形势发展很快,怎样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个需要全党同志积极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重要课题。我们党长期形成的建设基层组织的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经验、好做法必须坚持,同时又必须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新问题,坚持在实践中加强,在加强中不断探索新形式、新途径、新方法。这种实践和探索,要遵守党章、党内法规和国家宪法、法律,坚持有利于党始终做?quot;三个代表",有利于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有利于党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利于党更好地带领广大人民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总之,各级党委都要高度重视和精心落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和精心落实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克服各种各样的形式主义。这方面的工作做好了,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巩固了,战斗力和凝聚力大大提高了,就可以保证党的各项工作更好地开展。


  关于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党的全部工作中去

坚持"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根本宗旨、根本任务的集中体现,是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提出的根本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用"三个代表"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党的各项工作,都要坚持、体现和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

  第一,要坚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坚定正确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去。我们党要始终做“三个代表”,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关键取决于党的理论和路线的正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们党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在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制定了一整套方针政策。二十年的实践充分证明,这些都是正确的,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跨世纪的征程中,全党同志必须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方针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这些年,全党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总的讲做得比较好,取得了不少经验,但也有教训和不足。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加强学习,认真总结正确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全面体“三个代表”的要求有机结合的经验,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要遵循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内在规律行事,切忌任何形式的主观性、片面性,防止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把工作做得更好。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定要全面,善于把握大局,防止顾此失彼。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等,都要全面落实好。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牢记和坚持”三个代表"的要求,善于及时识别和排除违反"三个代表"的错误言行的干扰,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顺利贯彻执行

  第二,要坚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党的各项工作中去。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结合自己所在地区、部门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的工作部署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党在思想政治上的统一,首先体现在全党坚定地忠诚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总方针、总政策上。事物总是处在矛盾运动和变化之中的。我们要善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察觉和研究前进中的新问题新矛盾,不断从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中吸取营养,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工作。我们讲要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我看这就是一条重要原则。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面对当时"文革"结束后的复杂局面,邓小平同志指导我们党充分肯定了毛主席的历史功绩,同时坚决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提出实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政策,使我们党和国家走上了大踏步向前发展的新道路。邓小平同志结合我国改革和建设的实际,提出了许多对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开创意义的思想。他提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艰苦不懈的努力;在农村实现联产承包责任制;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后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用"一国两制"科学构想解决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问题,等等。现在回过头去看,大家都会深深地体会到,没有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党坚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改革,锐意创新,就没有今天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好局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主席,都善于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提出新的思想和理论。恩格斯在《一八九一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判》一文中,针对资本主义发展到出现了股份公司经营和托拉斯的情况,提出由股份公司经营的资本主义生产已经不再是私人生产,而看支配和垄断着整个工业经济部门的托拉斯,那里也没有了无计划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但是,列宁突破了这个论断,提出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社会主义可以在资本主义的薄弱环节、在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首先获得胜利,并领导十月革命取得了成功。苏联经过七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却发生了剧变的悲剧,最后解体了、垮台了,这是为什么?其中的原因和教训需要全面深刻地加以总结。总结好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就会有新的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不可能是静止不变的,静止不变,就会变成没有生命力的教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发展.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新政策的产生,就不可能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辟。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许多问题没有本本可以找,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分析和总结新的情况和新的实践中求得解答。死搬教条,不顾实践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就不能前进。

  我们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创新,开拓进取,绝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我们现在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很多,而且错综复杂、相互交织,但归根到底,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新的历史条件下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与调整完善生产关系,根据经济基础的发展自觉改革和完善上层建筑中不相适应部分的问题。这就要求全党同志在贯彻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时,在从事的各项事业中,都要牢记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看看我们所采取的措施、所做的工作,是不是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完全符合需要调整补充的积极调整补充,不符合的就勇于实事求是地纠正,以利我们的改革和建设不断向前迈进,充分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

  第三,要坚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中去。我们党要做到"三个代表",关键在于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特别是要培养和选拔好跨世纪担当重任的一批接班人。这件事实在是太重要了。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现在时机非常重要,必须抓紧做好工作。刚刚结束的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对此作出了部署,要抓紧落实。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要贯彻党的政治路线的要求,保证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和政策是十分明确的,应该用什么人、不能用什么人也讲得很清楚,要严肃认真地执行。年轻干部要到艰苦的地方去经风雨、见世面。越是勇于到环境艰苦、困难多的地方和岗位去工作的干部,往往越能在意志、才能和品德等方面得到锻炼,成长也较快较稳定。那些贪图安逸,不愿到艰苦地方和岗位去工作的人,如果不改,不可委以重任。党和人民的事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教育、法律、军事等工作的开展,都需要聚集和造就优秀人才。对各条战线人才的要求标准,总的都是德才兼备。德"与"才"都不是抽象的,由于工作战线、事业领域的不同,"德"与"才"的要求也都应结合实际加以具体化。在发现人才上要强调"不拘一格",在使用人才上要强调"用其所长"。这都是古往今来在选人用人上的一些重要经验。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当今世界,争夺人才的竞争异常激烈。美国的经济、科技所以发展得快,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从全世界网罗了大批人才。我们要有政治远见,及早研究对策,真正把培养和使用好各类人才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大事来看待、来落实。要下定决心,加大力度,促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化,把党管干部的原则同改进管理干部的方法结合好,努力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机制和一整套办法。

  第四,要坚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从严治党中去。我们党已经有六千三百万名党员,五十万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只有首先把党员、干部队伍教育管理好了,党自身巩固和坚强了,才能执好政,治好国,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如果治党不严,疏于管理,就相当危险。近几年在一些党员干部包括有的高级干部身上暴露出的严重问题,一再向我们敲了警钟。对从严治党,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初我在中纪委四次全会上又集中讲了。现在看来,最重要的问题在于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负起责任,把从严治党的方针贯穿于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纪律、制度建设的各个方面,切实落实到对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等各个环节中去。对同志要必须坚持“严是爱,宽是害。"我们看人,不可能都看得十分准确。就是看准了的人,其思想也会发生变化。有一点必须坚持,就是如果一个干部特别是自己曾经信任和重用过的干部出了问题,绝不能护短。如果明明知道他犯了错误,还觉得如果不保就有失自己的面子,还要去保,那是十分错误的,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是十分有害的。党的干部不是什么人的私有财产。要坚决克服党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好人主义和庸俗作风。这种庸俗思想习气盛行的地方,往往就是那些党组织和领导上政治软弱的地方,就是那些党员、干部中出问题多的地方。在这种庸俗的空气中,干部也是很难成长起来的。唐朝的韩愈在《原毁》中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也就是说,作为领导者,首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作出榜样来,不要事事先去责备他人。从严治党,必须严格执行党的制度。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对党内已经确立的制度要严格执行,同时要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健全各项制度,形成一套从严治党的制度机制。对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经常开展积极健康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干部的教育监督,要"小"中见"大",发现不良苗头及时提醒。要把严格执纪执法和加强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并完善思想道德建设和党纪国法约束两道防线,努力把党内违纪违法行为和腐败现象逐步减少到最低限度。对党内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必须严查严处,该用重典的,就要用,以取信于民。

  这里,我还要强调一个问题。事物的差别性总是存在的。我们国家大,各地条件千差万别,发展是不平衡的。沿海地区发展比较快,各方面条件也比较好。中西部地区条件差一些,虽然也在加快发展,但与沿海比较发达的地区相比有不小的差距。沿海地区,有条件的要继续加快发展,努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时在沿海地区特别需要在广大干部群众中认真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激励他们在改革和建设中不断创造新的业绩,为全国各地的发展不断作出新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国家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应该支持它们加快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中央从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决策,沿海地区的同志必须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积极帮助和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

  当前,县市"三讲"教育和进行"三讲"教育"回头看"的地方与单位,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深化思想教育,领导干部要对照检查自己思想、工作、作风上的差距,着力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和妨碍做到"三个代表"的突出问题,继续巩固和扩大"三讲"教育的成果。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来加强党的建设,既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要贯穿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首先要进行调研,摸清情况。重视和善于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曾说过,调查研究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如果我们不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凭一知半解,靠老经验、想当然作决策、指挥工作,没有不失败的。毛主席说过:“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在改革和建设中,广大党员、干部的实践是丰富多彩的、充满活力的。我们党要做到"三个代表",必须做到能够切实把握并领导他们的实践,始终走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列。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抓住问题,摸实情况,掌握有说服力的第一手资料,然后经过科学的提炼、概括和总结,从中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用以指导工作。从现在起,全党上下应该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总结实践,为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做好基础性工作。在调查研究中,首先要把党员干部队伍的构成和思想状况、各级党组织的建设和活动开展的情况、党建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等摸清楚,做到心中有数。这是基本功,一定要全面做好。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都要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紧密结合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最新发展和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的实际,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我们党员干部队伍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抓住那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调研,努力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寻找正确解决问题的答案。

 

(这是江泽民同志在江苏、浙江、上海党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主要部分)